Mai-法國五月背後的意義與事件

對我來說四五月的感覺真的是錯綜複雜,整個城市變得非常慵懶,

因為春天來了又加上有三個國定假日放假。當 巴黎人+太陽+假日(或是自主放假)就是等於 公園野餐喝酒。在慵懶的同時卻也是有點緊繃,整個四五月的社會氣氛是各種罷工學運,法國國鐵改革司機的全國鐵路罷工、法國航空公司罷工,老人年金改革抗議。鬧得比較兇的則是抗議入學法案的學運。這篇文章硬硬的想要試著解釋我眼中觀察到的法國技職教育與學運~

走在路上不時就會遇到抗議或是罷工

法國技職教育與大學教育

在聊學運之前,要先說明一下法國的學制。大致上來說法國的學制是在高中大考後分成技職體系與大學體系(其實無法如此概括,因為法國的學制相當複雜)相較於台灣技職體系資源少與教育系統不完善。在法國,技職體系不但完善,而且畢業後的人在社會上也是比較受人尊重的(連修腳踏車的也有專門教育!)。

技職體系較受人尊重的原因是因為兩個體制的入學條件上的差別。想要申請進入並完成技職體系是比大學體系難上非常多的。技職體系入取率低(因為訓練多為中小班制)課時多、要求嚴格;重實際、重應用;人文、社會、經濟、語言等普通課佔有相當地位;一般不授予學位,只頒發學校畢業文憑。(我目前念的屬於技職體系高等教育的末端,需要在獲得兩年的技職訓練後才能報考的學程)所以我的同學有時候會開玩笑說念大學的人是懶惰的人。

2018年大學生發起的學運

而今年的學運正是大學體制的學生發起的,在法國,「大學」代表的是「自由平等的學習」也就是說人人都應該有機會進入大學。而目前的入學機制是以此精神下去制定的,因此要進入大學其實是靠運氣與地域。舉例來說,今天如果台灣使用法國的入學機制。台中一中第一名畢業的學生與台北某比較不知名的高中成績吊車尾的同學同時要要申請台北的台灣大學,住在台北的同學會被優先入選。而等到全部住台北的學生入取後,那些非台北的學生想要透過剩下的名額進入學校並不是依照成績,而是請警察來抽籤決定誰可以入取。

不過今年馬克洪通過的教育法案,就是大學可以自行決定篩選機制。意思就一些明星學校可以開始只入取成績較好的學生。而對一些學生來說進入心目中想念的大學也就變難了!因此學生佔領校園的行動開始。反對者的理由在於,該改革法案威脅到「入學自由」的神聖原則。因為所有通過學生會考的學生都有權利自由選擇進入任何一所大學或是任何一門專業,不該有任何先決條件或限制。

而有些學生在被媒體放問時表時,他們是五十年後的「五月風暴 Mai 68」,不過其實這次的學運完全沒有當年一樣的氣氛和效果,甚至無法找到強烈的理由予以支持,反倒讓法國人對這次學運觀感不佳。連我的同學都表示,這就是懶惰的學生在抗議他們不能繼續懶惰。

「五月風暴」

而什麼是「五月風暴」呢?而在五十年前的五月,全法國發生一場影響極大的學運,這場學運起源於戰後嬰兒潮進入大學後產生的問題:大學生過多、入學、教學制度老舊等等,在搭配對舊社會的批判等複雜因素下。大學生在三月開始展開罷課遊行的活動,而在五月進入活動高潮。當時的學運開啟了性別議題、族裔議題、階層議題、社會主義等等,新的藝術形式大放光明,勞工權益大幅提升,學生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最重要的是這個年代開啟了人民與政權的對話。

當時抗議海報的標語其實有時候也有他浪漫之處/歐新社

關於我的作業「Mai 68」

這場五十年前的學運正好是我這次個人作業的主題。這次的作業重點是放在「Data Visualization」其實我原本非常有企圖心的想做法國五十年來的受到「五月風暴」後教育改革變遷,並秀出時期的入學統計,結果這個題目真的太硬,我用中文可能都做不好,更何況要用法文。所以我最後改了題目,改作法國1960與中國1960的比較。結果遇到另一個問題是因為文話大革命沒有清楚的統計資料…(因為中共封殺研究)所以我只好做「資訊插畫化」。

Mai 68 – A Real Culture Revolution from Aslin LIN on Vimeo.

歷經這個專案,真的是讓我讀了很多歷史資料,也認識更多法國的社會問題。也讓我更加羨慕法國的技職體系與勞工權益。不過我也意識到,這些權益其實都是他們長年以來透過罷工或是學運所爭取來的改革進步。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法國人懶惰,但是對於爭取自己的自由與權益,他們可是不會放過任何機會。我個人是覺得這樣的精神真的值得學習> <!